公元前119年正规实盘股票配资,在漠北之战中,李广以其英勇与战功被尊称为“飞将军”,但由于一次迷路而未能及时作战,错失了良机。最终,李广因不忍受刀笔之吏的侮辱,选择了自尽。后人对他的悲剧深感惋惜,认为他本应活得更久,至少死不如生得憋屈。但在汉朝的另一位大功臣眼中,李广的选择或许能够得到理解,因为他也曾深受官僚的侮辱,感受过“体无完肤”的折磨,并在困境中做出了自己的决定。他的故事,用行动告诫世人:如果皇帝请你吃饭,面前却没有筷子,那就千万别去要求。
在西汉文帝年间,匈奴一直对中原威胁不断,屡次南下骚扰北方边界,距离首都长安越来越近。为了保卫长安,汉文帝决定从各地征调三支精锐的军队驻守边防。驻军的指挥官分别是:驻守灞上的刘礼,驻守棘门的徐厉,以及驻守细柳的周亚夫。尽管三支军队都被认为是精锐之师,但汉文帝心中对是否能成功防御匈奴进攻仍心存疑虑。因此,他决定亲自走访各军营,察看防守情况。
展开剩余79%第一站,汉文帝来到了刘礼的灞上军营。刚下车,汉文帝便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——站岗的士兵们一个个姿态懒散,盔甲穿得七零八落,几乎无人挺直站岗,甚至有些士兵还在打哈欠。见状,汉文帝心生怒火,立即命人前去大声喝斥:“你们的将军在哪儿?快把他叫出来!”但士兵们却毫不在意,随手一指道:“将军就在里面,想见就见?”当汉文帝揭示身份后,士兵们这才吓得立刻跪地磕头,急忙放行。汉文帝的车驾顺利进入军营,一路飞驰,最终抵达刘礼的帐中。
刘礼见到汉文帝赶到,吓得不知所措,赶紧出来迎接,恭敬地把皇帝接进了帐内。然后,他开始为汉文帝安排水、扇、饭等。可是,汉文帝此时根本没有心情享受这些,他立刻开始询问刘礼军营的情况:军队的总数,骑兵、步兵和弓兵的配置,防御重点在哪里,每日的粮食消耗情况等。刘礼回答得支支吾吾,显得非常不自信和不专业。汉文帝愤怒之下,决定离开灞上,刘礼连忙召集将士们恭送。
带着满腔怒火,汉文帝来到了第二站——徐厉驻守的棘门。没想到,当他到达时,竟又遭遇了同样的情况。等到他亮明身份后,驾车进入军营,却发现士兵们仍然散漫无序,甚至有士兵禀报,徐厉还未起床。等到徐厉匆忙穿衣赶来时,汉文帝已是懒得多问,转身离去。徐厉只能无奈地送别,而汉文帝的内心也愈加失望:“若是让这些军队守卫长安,朕的安危岂不岌岌可危?”
终于,汉文帝来到了第三站——周亚夫驻守的细柳。与前两处不同,细柳的情况让汉文帝眼前一亮。周亚夫的士兵都整齐划一,武器锃亮,气氛紧张肃杀,简直与前两支军队判若两军。当汉文帝的车驾抵达营门时,守门的士兵立刻举起武器,严阵以待。汉文帝顿时心生欣慰,令宦官通报进见周亚夫。周亚夫听闻是皇帝到来,毫不怠慢,立刻迎接,且保持着军中的礼节,身披铠甲、佩剑见礼。周亚夫的专业和对待帝王的尊重,深得汉文帝的青睐。
汉文帝与周亚夫的对话让他极为满意,周亚夫不仅对军队配备、作战思路应答如流,还展现了出色的组织能力。离开时,汉文帝感慨道:“这才是真正的统兵大将,其他人根本无法与之比拟。”从此,周亚夫在汉文帝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周亚夫之所以如此受到文帝重用,除了他在细柳阅兵时的表现外,更重要的原因是周亚夫的父亲周勃。当年,周勃与刘邦是生死之交,在反秦、楚汉战争中屡立奇功。正是因为周勃的贡献,汉文帝才有机会继位。周亚夫作为周勃的儿子,承载了家族的荣耀,也因此赢得了汉文帝的极大信任。
然而,周亚夫的晋升并非完全顺利。在汉景帝时期,他逐渐卷入了朝中的权力斗争。景帝决定废太子时,周亚夫因不满而与景帝发生了争执,甚至在一些事项上与皇帝发生了分歧。更为严重的是,周亚夫在汉景帝的权力斗争中逐渐失去了信任。在一场宴席中,周亚夫没有察觉到汉景帝暗中试探的意味,要求宦官为他送去筷子,最终因为这一举动,汉景帝决定除去他。
几天后,周亚夫因被怀疑谋反而遭到囚禁,他坚持缄默,不为自己辩解,最终因绝食抗议而死。周亚夫作为一位名将,最终死于朝廷的政治漩涡,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悲剧。
周亚夫的一生虽然充满了荣耀,但他的悲剧也给后人敲响了警钟。正如他父亲周勃所体会到的,能打能杀的将军未必能在政治中游刃有余。周亚夫虽有卓越的军事才能,却未能把握权力斗争中的细节,最终未能逃脱命运的安排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宝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